2000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日前启动
    汤洁
    2000(2).
    [摘要](1345) [HTML](0) [PDF 0.00 Byte](264)
    摘要:
    建立在长期连续观测之上的科学数据积累是科研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作为基础科学发展和基础研究的基层支撑和本源 ,是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资源宝库。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程中 ,国家科技部近来加大了对科学研究基础性工作的支持 ,1 999年下半年起从全国各个行业部门征集申报项目 ,经过专家评审等严格的选拔程序 ,确定 1 8个首批支持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推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项目获得批准 ,从 1 999年底开始正式启动实施。大气本底监测是通过长期、精确的连续测量来确定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
    2  大气扩散模式的简要回顾
    牛文胜 孙振海
    2000(2):1-4.
    [摘要](1666) [HTML](0) [PDF 118.74 K](4578)
    摘要:
    对各种大气扩散模式所采用的理论和数学方法作了简要评述,并介绍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3  美国利用NOAA极轨环境卫星反演海面温度的发展现状
    王保华
    2000(2):5-8.
    [摘要](1389) [HTML](0) [PDF 155.47 K](1466)
    摘要:
    自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国家环境卫星资料和信息服务中心(NESDIS)一直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多个红外通道数据和非线性算法,提供卫星海面温度(SST)资料.该文从辐射传输方程入手来描述线性及非线性SST算法,阐明非线性算法比线性算法精确,并介绍了目前美国在这方面工作的进展.
    4  美国利用NOAA极轨环境卫星反演面温度的发展现状
    王保华
    2000(2):5.
    [摘要](1280) [HTML](0) [PDF 155.47 K](1289)
    摘要:
    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国家环境卫星资料和信息服务中心(NESDIS)一直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多个红外通道数据和非线性算法,提供卫星海面温度(SST)资料,该文从辐射传输方程入手来描述线笥及非线性SST算法,阐明非线性算法比线性算法精确,并介绍了目前美国在这方面工作的进展。
    5  GOES—8/9大气垂直探测在天气预报和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Menz. WP 周培
    2000(2):9-16.
    [摘要](1346) [HTML](0) [PDF 167.21 K](1327)
    摘要:
    自1994年4月以来,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大气垂直探测器一直在18个红外谱段测量大气辐射,提供了研究海洋与大气的能力,其能力大大超出上一代GOES。Menzel和Purdom预见到了GOES-8/9大气探测器多项可能的改进。本文论述了取得了一些成果,详细介绍了大气探测器的飞行性能,给出了经业务定期可得的试验产品,并描述了它们对临近预报和天气预报扔影响。
    6  中日亚洲季风机制研究合作项目成果概述
    中日亚洲季风机制研究联合工作组 赵秀英
    2000(2):17.
    [摘要](1313) [HTML](0) [PDF 131.19 K](1312)
    摘要:
    引言自 1 993年中国气象局 ( CMA)和日本科技厅 ( STA)签订了中日合作项目——亚洲季风机制研究的协议以来 ,共有 1 1 3位中日两国科学家参与了此项合作研究计划 ,双方各自在科学杂志和专题文集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此合作项目的各子课题取得了以下科研成果。1 青藏高原地 -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与分析( 1 )从 1 993年开始 ,在拉萨、那曲、日喀则和林芝先后建起 4个观测热量平衡的自动站。拉萨、日喀则和那曲建立了 3个观测积雪和冻土的自动站。日喀则和拉萨的积雪、冻土观测于 1 996年夏季停止。 1 997年在改则和狮泉河又建立了 2个自动…
    7  1999年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大部地区梅汛期连续性强降雨成因分析
    王海俊 张金玉
    2000(2):20-23.
    [摘要](1431) [HTML](0) [PDF 85.46 K](1477)
    摘要:
    引言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在 1 998年提出影响汛期旱涝趋势的“五大要素”,即东 (海洋 )、西 (高原 )、南 (季风 )、北 (阻塞高压 )、中 (副热带高压 )。用这“五大要素”分析 1 998年汛期旱涝趋势 ,在当年汛期预报中得到很好的印证。当时的五大要素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异常情况 ,一致给出长江流域降水偏多的信息。当 1 998年汛期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涛声退去时 ,人们惊喜地发现 ,当年的长期预报相当准确。但 1 999年大气环流在入夏以后却出现了异常 ,导致了长期预报在内的气候预测失误。由于东亚阻塞高压 (即雅库次克阻高 )的发展 ,ITCZ异常…
    8  9906号台风登陆后异常路径及其造成黑龙江省暴雨的成因
    贾艳辉 张晰莹
    2000(2):24-27.
    [摘要](1240) [HTML](0) [PDF 396.11 K](1617)
    摘要:
    通过对1999年8月1~5日欧亚大陆高空形势特点、地面天气形势、T106数值预报产品以及1~5日逐时红外、水汽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分析,得出9906号台风登陆谱笥成为低压后径直向北偏西方运动这一异常路径的成因及其造成黑龙江省暴雨的物理机制,尤其对变性后的台风云系结构及演变特征和它的特殊路径进行了探讨。
    9  “97.8”临沂大暴雨成因分析
    刘佃美 张京英
    2000(2):27-29.
    [摘要](1643) [HTML](0) [PDF 110.40 K](2210)
    摘要:
    从天气学、能量学的角度,分析了9711号台内影响临沂市所产生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以及此次台风与其它影响系统的关系,证明了台风沿能量舌移动,大暴雨产生在能量锋南舌前,当能量锋区梯度增大时降水强度加强,临沂市处于高能舌中心后部时降水逐渐停止.
    10  21世纪我国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李春强 应宁
    2000(2):30-33.
    [摘要](1413) [HTML](0) [PDF 98.92 K](1710)
    摘要:
    根据国内外近年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建设和发展现状,结合目前我国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21世纪我国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11  对流有效位能垂直分布作用的评价
    Blan. DO 彭治班
    2000(2):34-40.
    [摘要](1696) [HTML](0) [PDF 197.76 K](2430)
    摘要:
    对流有效位能(CAPE)与评价大气对流潜力的标准的不稳定指数,例如抬升指数(LI),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这是由于LI仅反映单层的浮力,而CAPE反映了积分厚度和浮力。将CAPE值降以积分厚度,使其正规化,得到一个指数(NCAPE),它与厚度无关,是一种方便的求气块平均浮力的方法。正规化有效地区别了CAPE类似而其浮力不同,积分厚度不同的环境。而且由于CAPE的垂直分地对流上升气流的强度可能有很大的
    12  荒漠化,干旱与植被—以西非萨赫勒为例
    TucK. CJ 张文哲
    2000(2):41-46.
    [摘要](1318) [HTML](0) [PDF 147.99 K](2260)
    摘要:
    关于西非荒漠化的本质和特征存在着许多看法。该文将追溯其历史,回顾荒漠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一些有关研究结果。对荒漠化的认识通常为“沙漠”的扩张,是一个总体上不可逆转的人为过程。其过程与地表反照率增强,风沙加大以及土地生产力下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6年里撒哈拉沙漠的边界和萨赫勒植被均变化不大,从植被水分有效利用率来看,“生产力”没有系统性降低,地表反照率也没有多少改变。自20世纪50年
    13  利用全球气象网高空探测资料分析自由大气温度变化趋势
    P. Pг 王冬玖
    2000(2):47.
    [摘要](1314) [HTML](0) [PDF 117.48 K](1462)
    摘要:
    讨论了评价自由大气温度异常的各种方法,简述了作者用于计算自由大气中不同纬度和不同垂直层面上月温度异常的方法。扭用的原始资料是俄罗斯水文气象信息研究所世界资料中心收集并加工的全球气象网(近800年探测站)提供的1993年1月以后的数据。讨论了利用该方法对1991年1月~1996年4月期间平流层(100~50hPa)和对流层下层(850~300hPa)温度异常进行评价的结果。该方法可用于对天气候变化的
    14  关于我递交“履约信息通报”对策研究
    巢清尘 王邦中
    2000(2):51-55.
    [摘要](1295) [HTML](0) [PDF 107.48 K](1665)
    摘要:
    通过介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1缔约方和非附件1缔约方递交"履约信息通报"的情况和主要内容,阐述我国编写"履约信息通报"所存在的难点及相应对策.
    15  WSR—88D算法和产品改进的用户反馈信息
    Lee RR 牛Fang
    2000(2):56-58.
    [摘要](1491) [HTML](0) [PDF 211.05 K](1362)
    摘要:
    WSR-88D(WeatherSurveillanceRadar1998,Doppler),即美国1988年定型生产的下一代天气雷达,是目前美国全国天气雷达网的布点雷达。该雷达是全相干体制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它不但具有常规天气雷达扭具备的可以观测降水回波强度分布的特点,而且还能获得云体内部风场分 结构信息,是研究强对汉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有力工具。1998年上海市气象局从美国引进了一部WSR-88D
    16  臭氧洞的形成及防治
    蔡秀华 吕文忠
    2000(2):59-64.
    [摘要](1495) [HTML](0) [PDF 97.71 K](1577)
    摘要:
    大气中臭氧非常稀薄,每1000万空气分子中平均大约有3个臭氧分子。尽管臭氧量很小但在大气中却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臭氧(大约90%)存在于地球表面以上大约10~50km气层中,大气的这一区域称为平流层。平流层臭氧通常称为“臭氧层”,其他臭氧存在于对流层(自地表向上约10km处)。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