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式资料,对2022年7月4—5日台风“暹芭”深入内陆引发的鄂北暴雨不同阶段降水中尺度特征及环流背景、物理量环境场、可预报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过程是发生在台风北上与西风槽结合的环流背景下,中低层700~925 hPa“暹芭”东侧强盛的偏南急流配合高空台风低压环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和水汽供应条件。按照系统影响可将此次过程分为螺旋云带和低压主体两个降水阶段,两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对流性暖云降水特征,小时雨强大,但螺旋云带降水持续时间短,范围分散,而低压主体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累计雨量大。②螺旋云带阶段雨团出现前向传播特征,导致雨团加速西移;低压主体阶段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快速高度组织化,东移速度缓慢,并出现“列车效应”。导致两个阶段雨团演变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螺旋云带阶段具有强对流性不稳定和潜势能量,但中低层的垂直运动和水汽辐合弱,对流触发相对分散,维持时间短,主要以环境风场配合降水冷区形成的冷出流触发为主;而低压主体阶段也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中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均较螺旋云带阶段显著增强,同时北方冷空气侵入形成能量锋区,为大范围较长时间的强对流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地形阻挡作用使MCS出现后向传播,与天气尺度系统共同影响形成“列车效应”。③此次过程暴雨的短期可预报性高,但降水极值及强中心落区可预报性低。相较而言,全球模式对于低压主体降水预报更有优势,其中ECMWF效果最优,而中尺度模式对于螺旋云带阶段降水预报更有优势。